本报记者 赵宏凯 通讯员 李彤君
在古城洮南市有这样一个家庭,一家三代四口人都是党员,都以警察为职业,曾经或正工作在公安战线最基层。
81岁的陈玉峰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一代老警察,1951年参加工作,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当过“片儿警”、刑警,老人虽然只有初中学历,却在刑侦岗位上奋战了25年,破获无数大要案。刑侦工作的专业性特别强,虽然陈玉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,但他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。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在洮南提起陈玉峰,就会令犯罪分子不寒而栗。当年一个被抓捕归案的案犯曾说过:“千万别犯到陈玉峰手里,没个跑。”
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老刑警陈玉峰战功赫赫,1988年2月,原白城地委授予他优秀领导干部称号。1990年,吉林省公安厅授予他一级警督警衔。
陈玉峰是在洮南市公安局局长岗位上退休的,退休后并没有安心在家颐养天年,而是被聘为洮南市公安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,2005年被吉林省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者。 追随着父亲的脚步,陈玉峰的儿子和女儿相继步入公安队伍,像父亲一样成为令人尊敬的人民警察。
陈光是陈玉峰的二儿子,1981年开始在洮南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工作,坚守基层21年,先后担任过警长、副所长、指导员、所长等职务,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。如今,陈光也走上了领导岗位,担任洮南市公安局副局长。
有人说“片儿警不是官儿,管的却挺宽”。无论哪个时期,派出所的职责都始终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。
令陈光记忆犹新的是自己刚到派出所工作时父亲对自己的叮嘱:“穿上这身警服,就与老百姓站在了一起,但你与老百姓最不一样的地方是,你是为老百姓服务的。”
当年,陈光相继在兴隆和永康派出所工作,每天都骑自行车往返十几里路上下班,办案子也要骑自行车。有时哪个零配件坏了,他总是自掏腰包修理,尽管在派出所的仓库里,总存放着收缴来的赃物自行车几十台,顺手就可以拧下一个零件。可陈光牢记父亲的教导,坚决不动,哪怕是小小的一个螺丝钉。
追随哥哥成为警察的陈敏现工作在洮南交警大队违章处理中队。在服务窗口,每天免不了要面对违法者的质问和刁难,凭借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“一根筯”的倔强性格,她办案从不讲人情,扎根交警执法一线,成为洮南远近闻名的“铁交警”。
如今,30年过去了,陈玉峰和陈光父子俩都已是华发丛生,而接力棒也传到了陈家第三代手中,他就是陈光的儿子——陈壮威。
通过公务员考试,毕业于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陈壮威走进了基层派出所,成为一名片儿警,继而又成为一名刑警。相继破获了洮南市“9.30特大抢劫杀人案”、“山东德州11.25非法贩卖枪支案”和数起盗抢车辆案,消除了治安隐患,挽回了群众的经济损失。
爷爷曾经是公安局长,如今父亲又是副局长,按说陈壮威完全可以躺在老子的功劳簿上享受。但是长辈对陈壮威的要求却非常严格,始终告诫他,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,也就选择了担当,低头要对得起良心,抬头要对得起警徽。
陈壮威自从警那天起就一心扑在工作上,根本无暇顾及家庭。妻子生产的前一天,陈壮威正在办案现场,是母亲把妻子送到了医院。没有陪伴妻子生产,成了陈壮威至今觉得愧对妻女的地方。
好的家风为子孙留下了好的传统,陈壮威立志把“父辈毕生从警,我辈再立新功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,鞭策自己砥砺前行。相继荣立个人二等功、三等功,荣获白城市公安局和洮南市公安局授予的“公安业务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打黑除恶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人民的平安与幸福,是一代又一代公安人无私奉献、甘洒忠诚换来的。在人民公安这个群体里,陈家老少三代人一直以实际行动,践行着入警时的庄严承诺。

请扫描二维码 |